Course Syllabus
第一講 導論&太史公自序(一)(主題:什麼是責任?)
第二講 太史公自序(二)(主題:以俟後世聖人君子)
第三講 報任少卿書(主題:誰為為之?孰令聽之?)
第四講 報任少卿書(主題: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)
第五講 五帝本紀(主題:好學深思,心知其意)
第六講 吳太伯世家(主題:道德與成敗)
第七講 伯夷列傳(主題:儻所謂天道,是邪非邪?)
Course Syllabus
第一講 導論&太史公自序(一)(主題:什麼是責任?)
第二講 太史公自序(二)(主題:以俟後世聖人君子)
第三講 報任少卿書(主題:誰為為之?孰令聽之?)
第四講 報任少卿書(主題: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)
第五講 五帝本紀(主題:好學深思,心知其意)
第六講 吳太伯世家(主題:道德與成敗)
第七講 伯夷列傳(主題:儻所謂天道,是邪非邪?)
第一講
過耳不忘比過目不忘還要厲害!
浮靈: 沒用的知識分子
史記著作:太史公 父子 (司馬談,司馬遷)
司馬遷的兩位名師:孔安國 & 董仲舒。 (mnemonics: Confucius ruler of nations & Knower of all books)
序之重要: 三大名序:太史公自序,说文解字序,文献通考序
古人六歲學字,第一字為“孝”。 與今不同:“你吃飽,我吃飽,誰吃飽”。
1-5: 漢武帝的封禪
封禪: 為民報德
但漢武帝的封禪是要求仙。
司馬談愿子承續祖宗責任。
1-6: 責任
司馬談要兒子完成史記。
古人為責任而活。非升官,非發財。
1-7: 中國史學危機 (被戰國時代后的《秦記》的低級品值退衰)
孝經: 立身行道,揚名于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
老師不愛講信仰。只要辯證出來的道理。
獲麟: 春秋最後一年。
泥文生義: 同緣文生義: 字面強解。
1-8: 他該如何選擇?
秦漢的太史令是不修史的。他們管的是天官,祭祀, 西漢太史令:術數,天文曆算(沒有繼續破壞下去,但沒復興史學)。後來司馬談遷父子存興趣修出史記,跟職位無關。
司馬談:廢天下之史文,余甚懼焉。
責無旁貸
功莫大焉
1-9: 小子何敢讓焉!
不應說“農曆,舊曆,陰(月)曆”,而當稱夏曆。夏為“中國之人也” - 《說文解字》。
天曆始改。。。諸神受紀。 連諸神都受新曆法影響。
史記要正面繼承的六藝: 《詩》,《書》,《禮》,《樂》,《易【傳】》,《春秋》。都是論“治”。所以《史記》乃“百王大法”。
“讓”乃中國之善道。但也有不讓之時。孔子《論語》:當仁不讓于師
老師:中國人什麼都可讓,只有責任不可讓。中國五千年文化保存,就靠這個。